“藍衣軍團”意大利國足的球迷最近很糟心。
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最后一輪,意大利隊1比4慘敗挪威隊,錯失直接晉級資格,只得進入附加賽。這是意大利隊連續第三次被迫參加世界杯預選賽附加賽,前兩次全部折戟,均未能進入正賽。
一支曾四度捧起世界杯的球隊,如今卻為爭奪一張正賽門票苦苦掙扎——意大利足球的衰落讓人唏噓。但這絕非偶然,其背后有深刻的經濟因素。
足球圈有個共識,國家隊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年前的青訓成果。這一觀點放在意大利隊身上,尤為貼切。在如今的意大利隊球員中,雖有能力突出者,但整體水平和20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。同樣的土壤,球員整體水準出現系統性下降,反映的是青訓體系的持續衰退。
進入21世紀,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網絡媒介快速普及,歐洲足球進入發展快車道,球迷基礎大增,賽事影響力和商業收入水漲船高。意大利足球聯賽卻受本國經濟增長乏力拖累,從世界足壇的中心逐漸淪為二流聯賽。
20世紀80年代之前,意大利是歐洲經濟增長龍頭,但此后經濟結構轉型緩慢、增長日漸乏力。根據意大利獨立機構OpenPolis的數據,剔除通脹和匯率因素影響,意大利民眾平均年薪在1990年至2020年間竟下降了2.9%,成為歐盟唯一一個不升反降的國家。
經濟困境對足球發展造成了顯著負面影響:民眾收入不漲,就沒有太多錢進行體育消費;贊助商發展艱難,就難以拿出更多資金投資足球。意大利足協發布的報告指出,過去17年,意大利足球俱樂部累計虧損達93億歐元,債務增長了一倍,80%的俱樂部長期處于虧損狀態。
同一時期,英格蘭、德國、西班牙等國家的足球聯賽影響力和商業收入卻快速攀升。以轉播權收入為例,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年轉播權收入高達40億歐元,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的年轉播收入卻不到9億歐元;英超冠軍曼城能夠獲得1.79億歐元的轉播收入分成,意甲收入最高的國際米蘭僅能分到6500萬歐元。收入上的巨大差距,讓意甲球隊在吸引世界級球員、設施建設以及科研醫療等方面的投入,遠遠落后于英超和西甲等聯賽球隊。如今的意甲聯賽,越來越難吸引到頂級球員加盟。沒有頂級球員,比賽觀賞性下降,吸金能力進一步受到影響,形成惡性循環。
除了轉播權收入存在差距,意大利足球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也較為僵化。意大利的足球俱樂部多為傳統私人企業擁有,一旦企業經營不善,俱樂部就會遭遇財務危機。相較之下,英國、德國和西班牙的頂級俱樂部大多已經實現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,通過會員制或公司化管理,甚至到證券交易所上市,顯著提升了風險應對能力和商業開發能力。
意大利足球俱樂部商業能力不足,營收乏力,青訓投資也隨之下滑。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打擊了許多意大利家庭,讓他們越來越難以負擔孩子進入足球學校的學費,意大利足球的青訓水平肉眼可見地下滑。2007年,意大利還有8000家頂尖足球學校,注冊的專業及業余球員多達200萬人;到2015年,注冊球員數量已經銳減到120萬人,足球學校數量亦減少四分之一,近90%招不滿學員。青訓退化,假以時日,遲早會反映在國家隊的成績上。
意大利足球的頹勢,是長期積弊釀成的苦果,非短期措施所能化解。世界杯預選賽上的狼狽掙扎,給意大利足球界敲響一記警鐘:昔日榮光已成歷史,若不直面差距、深挖病根,穩步推進改革,重返巔峰只會是空想。(作者:袁 勇 來源:經濟日報)
錄像視頻
集錦視頻
熱門資訊
熱門標簽